2007年1月1日 世界和平日文告

教宗本篤十六世(Pope Benedict XVI)

人,和平的核心

1.在此新年之際,我願向各國執政與負責人士、以及所有的男女善心人士寄上我的和平賀意。我特別向處在痛苦中、生活在暴力和武力威脅中、或任何尊嚴都遭剝奪、正期待獲得人道和社會解救的人士致意。我也向兒童們致意,他們的天真純潔豐富了人類的良善和希望,他們也以痛苦啟發我們每個人作締造正義與和平的人。正因為想到兒童們,尤其想到那些被肆無忌憚的成年人剝削和毒害,而前途受到危害的兒童,我才希望在世界和平日的機會上,大家的注意力都能集中在“人,和平的核心”這個主題上。的確,我深信在尊重人的時候,我們也在促進和平,而在締造和平的同時,我們也為真正完整的人文主義提出了先決條件。為新一代的人有個安祥的前途正是這樣準備的。

人與和平:恩典與任務

2.聖經說:“天主按照自己的肖像造了人,就是按照天主的肖像造了人;造了一男一女”(創1,27)。由於人是按照天主的肖像受造的,所以每個人都有人格尊嚴;人不只是某件東西,更是某一位元,他有能力認識自己,據有,自由地奉獻自己,並與他人建立共融的關係。同時,人也蒙天主恩召,與他的創造者建立盟約,向他的創造者作出信仰和愛的答覆,這樣的答覆沒有任何人可以越俎代庖的(1)。從這個令人驚奇的前景中,可以瞭解到人受託負的任務,那就是使自己成熟到有能力去愛,並使世界進步,使世界在正義與和平中更新。聖奧斯定言簡意賅地教導說:“天主創造我們時,並不需要我們,但要拯救我們時,卻需要我們”(2)。為此,每個人都有義務培養奉獻和任務這樣的雙重意識。

3.和平,同樣地,既是一種奉獻,也是一種任務。如果說人際間與民族間的和平-也就是和睦共存,織造正義與關懷的關係的能力-代表著無止息的承諾,那麽和平更是天主的恩賜。事實上,和平乃是天主的作為的特徵,這個特徵既顯示在創造一個有秩序與和諧的宇宙上,也顯示在把有待從罪惡的混亂中拯救出來的人類的救贖中。因此,創造與救贖提供解讀的關鍵,叫我們瞭解到生存於世的真諦。我可敬的前任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於一九九五年十月五日向聯合國大會講話時曾說:“我們並不生活在一個無理性或沒有意義的世界上…有個倫理道德邏輯照耀著人的存在,並使人和人之間以及民族和民族之間的對話成為可能”(3)。這個超性的“基本原理”,也就是個人行為規則和人際間按照正義和關懷所建立的彼此關係的總和,就銘刻在人的良知內,而良知正反映著天主上智的計畫。一如我最近重申的:“我們相信在起初就有永恆的聖言,即天理而非無理性”(4)。為此,和平也是一種任務,它要求每個人對它作出一個與天主的計畫一致的回應。而啟發這個回應的準則無非是尊重他的創造者天主銘刻在他心中的“基本原理”。

從這方面看來,自然律的規則不能被視為外界加給的指令,似乎是在限制人的自由。相反地,這些規則應該被視為一個召喚,這個召喚銘刻在人性中,要人忠實地去實踐天主對宇宙的計畫。在這些規則的引導下,各民族得以在自己的文化環境領域中接近最那個偉大的奧秘,也就是天主的奧秘。因此,承認並尊重自然律在今日也成了不同宗教人士之間以及信徒和無信仰者之間對話的重要基礎。

這乃是重大的接觸相會點,也是達致和平的基本前提。

生命與宗教自由的權利

4.人性反映造物主的肖像,因此,尊重人性尊嚴的義務自然要求人不能任意擺佈他人。誰握有更大的政治、技術、經濟權力,不能據此來侵犯較弱者的權利。事實上,和平即建立在尊重所有的人的權利上。有鑒於此,教會挺身作為每個人基本人權的捍衛者。教會要求尊重每個人的生命和宗教自由。對生命每個層次階段的權利的尊重確立了一個重要觀念:即生命乃是一個恩賜,生命的主體對生命不能完全支配。同樣地,承認宗教自由權利就是承認人與一個超然的原理原則之間的關係,這個超然的原理原則使人免於遭受他人的任意擺佈。生命權利和自由表達自己對天主的信仰的權利不由人來掌控。和平需要在可行與不可行之間確立明顯的界限:這樣才能避免對人之所以為人的價值資產的干預,這種干預是不能接受的。

5.關於生命權利,我們必須揭發社會中對生命的戮害:除了戰爭、恐怖主義和種種形式的暴力的犧牲者之外,還有餓、墮胎、胚胎實驗和安樂死所造成無聲死亡。我們怎能不從這一切看到對和平的謀害?墮胎和胚胎實驗乃是對接納他人的態度予以否決,但接納他人卻是建立持久和平關係所不可或缺的。至於自由表達自己的信仰一事,另一個令人擔憂的世界缺乏和平的症狀,就是基督信徒和其他宗教信徒經常遭遇到的自由和公開宣認自己的信仰的困難。關於基督信徒,我必須痛苦地指出他們的信仰宣認不但有時遇到阻礙,在某些國家中他們甚至受到迫害,即使在最近也發生殘酷暴力的悲哀事件。有些帶有宗教色彩的政權強迫每個國民信奉獨一的宗教;另有一些態度冷漠、滿不在乎的政權,它們雖然不對宗教採取暴力的迫害,卻使用一種在文化上有系統的冷嘲熱罵來對付宗教。無論如何,基本人權不受到尊重,對社會的和平共存便產生嚴重的反效應。這不能不助長對和平的反面觀念和文化。

人性本質均等

6.不少威脅和平的緊張局勢必都源于世界尚悲哀存在的許多不公正的不平等。其中特別危險的,一方面是享有基本生活需要的不平等,諸如食物、水、住屋和健康;另一方面則是男女在行使基本人權上仍然存在的不平等。

承認人際之間的基本平等乃是建立和平的第一要件,這個基本平等來自他們共有的超性尊嚴。因此,這個層次的平等是屬於每個人的利益,這個利益銘刻在自然的“基本原理”中,而這個基本原理可以從天主創世的計畫中推論得到;這樣的利益不能被忽略或鄙視而不造成嚴重的反擊,以至陷和平於危險之中。許多人民,尤其是非洲大陸人民,由於嚴重缺乏這些利益,所以導致他們以暴力要求獲得。這樣的匱乏都是對和平的可怕傷害。

7.對女性的不充分重視也是社會不穩定的因素。這令我想到對女性的剝削,視她們為物件,以及其他種種缺乏尊重她們的形式;我也想到在某些文化環境中依然存在的一些人類學觀點,這些觀點仍然深深地把女性置於男性的任意處置之下,造成對婦女人性尊嚴和她們行使基本自由的侵害。只要這些傷害造物主銘刻在每個人身上的人格尊嚴的岐視形式不被克服,我們休想和平已經安穩無慮(5)

《和平的生態學》

8.若望保祿二世教宗在他的《一百周年》通諭中寫道:“天主不僅把大地賜給人類,因此必須尊重天主賜予的原始善意來加以使用,就連人本身也是天主賜給的,也因此必須尊重天主賜給人的自然和倫理道德結構”(6)。人就是在履行造物主託付給他的這一切任務時,他才能和他的同類一起締造和平的世界。因此,在自然生態學之外還有一個可稱為“人的”生態學,這個生態學又需要一個“社會生態學”。這就是說,如果人還關心和平,就必須始終注意到自然生態學、也就是尊重大自然、和人的生態學之間的關係。經驗指出任何不尊重環境的態度都將危害人類的共存,反之亦然。為此,越來越清楚地顯示人與大自然界的和平以及人際間的和平這兩者之間密不可分的關係。這兩種和平乃是與天主和平的前提。聖方濟各的祈禱詩句《太陽弟兄之歌》,就是這種多形式和平生態學歷久彌新、令人激賞的的榜樣。

9.從日益嚴重的能源供應問題可以理解這兩種生態之間的緊密聯繫。。近年來,新興國家積極投入工業生產,從而增加了能源需求。這導致了對可用資源的空前競爭。同時,地球的某些部分仍然落後,發展受到有效阻礙,部分原因是能源價格上漲。這些人民將會怎樣?能源供應的短缺會給他們帶來什麼樣的發展或不發展?爭奪能源將引發哪些不公正和衝突?那些被排除在種族之外的人的反應是什麼?這些問題表明,尊重自然與建立個人之間以及國家之間的需求緊密相關,注意人的尊嚴並能夠滿足其真實需要的關係。對環境的破壞,對環境的不當使用或自私使用以及對地球資源的猛烈ho積,造成了不滿,衝突和戰爭,這恰恰是因為它們是不人道的發展觀念的結果。的確,如果將發展局限於技術經濟方面,使道德-宗教層面模糊不清,那將不是人類的整體發展,而是一種單方面的扭曲,最終將釋放人的破壞能力。

人的還原性願景

10.因此,即使在目前的國際困難和緊張局勢的框架內,也迫切需要作出對人類生態的承諾,以促進“和平之樹”的發展。為了做到這一點,我們必須以對一個不受意識形態和文化偏見或不受政治和經濟利益影響的人的視野為指導,這種思想可能會煽動仇恨和暴力。可以理解的是,人的願景會因文化而異。然而,不能接受的是人類學觀念的培育,其中包含敵對和暴力的種子。同樣令人無法接受的是,上帝的觀念會鼓勵不容忍和訴諸暴力對待他人。這一點必須明確重申:戰爭以上帝的名義永遠是不可接受的!當某種上帝的概念起源於犯罪行為時,這表明該概念已經成為一種意識形態。

11.然而,今天,和平不僅受到人類還原性看法之間的衝突,換句話說是意識形態之間的衝突的威脅。對於什麼構成人的真實本性,它也受到冷漠的威脅。實際上,我們許多當代人否認某種特定的人性的存在,因此為對本質上構成人的最奢侈的解釋敞開了大門。在這裡,太清晰是必要的:對人的“弱”見解會為每一個觀念,甚至是最離奇的觀念,都留有餘地,顯然只支持和平。實際上,它阻礙了真正的對話,並為威權主義的實施開闢了道路,最終使人無法防禦,因此容易遭受壓迫和暴力。

人權與國際組織

12.真正和穩定的和平必須以尊重人權為前提。但是,如果這些權利是基於對人的軟弱無力的觀念,那麼他們又如何不能被削弱呢?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相對論對人的理解有多麼深刻的不足說到辯護和捍衛自己的權利。這種情況下的困難很明顯:權利被提議為絕對的,但權利應被視為立足的基礎只是相對的。我們是否想知道,面對一項權利或另一項權利提出的“不便”要求,有人會來質疑或決定將其擱置嗎?只有以創造者賦予人的自然的客觀要求為基礎,才可以肯定賦予他的權利而不必擔心矛盾。不用說,人權意味著相應的義務。在這方面,聖雄甘地明智地說:“權利的恒河源於義務的喜馬拉雅山。”如果當今不斷遭受人權攻擊的人權需要澄清這些基本前提,要有充分的辯護。沒有這種明確性,“人權”一詞將最終以完全不同的主題為前提:在某些情況下,具有永久尊嚴和權利的人始終在任何地方和每個人都有效,而在其他情況下,變化的人在內容,時間和地點方面的尊嚴和可協商的權利。

13.國際機構,特別是聯合國組織經常提到保護人權問題,這本身就是促進1948年《世界宣言》指出的促進人權的基本任務。該宣言被視為全人類所承擔的一種道德承諾。。這有一個深刻的道理,特別是如果《宣言》所述的權利不僅被認為是基於批准它們的議會的決定,而且是基於人的本性和作為上帝創造的人的不可剝奪的尊嚴。因此,重要的是國際機構不要忽視人權的自然基礎。這將使他們避免不幸地永遠存在的風險,傾向於只對這些權利進行實證主義解釋。如果發生這種情況,國際機構最終將缺乏必要的權力來行使其作為維護人身和人民基本權利的角色,這是其生存和活動的主要理由。

國際人道主義法和國家內部法

14.認識到存在著與我們共同的人性有關的不可剝奪的人權,這導致建立了國際人道主義法,各國甚至在戰爭中也要遵守這一人道主義法。不幸的是,更不用說過去的情況了,這在最近的某些戰爭情況下並沒有得到一致的實施。例如,幾個月前在黎巴嫩南部發生的衝突就是這種情況,那裡“保護和幫助無辜受害者”並避免平民參與的義務在很大程度上被忽略了。黎巴嫩令人心碎的局勢和新的衝突形式,特別是因為恐怖主義威脅釋放了全新的暴力形式要求國際社會重申國際人道主義法,並將其適用於武裝衝突的所有當今局勢,包括國際法目前未規定的情況。此外,恐怖主義的禍害要求對限制使用現代保障內部安全方法的道德限制進行深刻反思。越來越多的人不宣戰,特別是當恐怖分子發動戰爭,決心以任何手段實現其戰爭時。面對近年來令人不安的事件,各國不能不承認有必要建立更明確的規則,以有效應對我們目睹的急劇下降。戰爭始終是國際社會的失敗,也是人類的重大損失。儘管付出了一切努力,但戰爭確實爆發了,至少必須維護人類的基本原則和所有公民共處的基本價值;必須建立行為準則,以盡可能減少損害,並幫助減輕平民和所有衝突受害者的痛苦(7)

15.另一個令人不安的問題是一些國家最近表現出獲得核武器的願望。這更加加劇了不確定性和可能發生原子災難的廣泛氣氛。我們使我們回到了“冷戰”時期的深切焦慮中。當它走到盡頭時,人們希望最終能克服原子的危險,人類最終可以長久地鬆一口氣。在這方面,梵蒂岡第二次會議發出了及時的警告:“任何針對居民的不分青紅皂白地破壞整個城市或廣大地區的戰爭行為都是對上帝和人類的犯罪,應堅決予以明確譴責(8)。”不幸的是,威脅雲繼續在人類的視野中聚集。不僅在不擴散核武器的國際協定中,而且在尋求減少和徹底銷毀核武器的堅定承諾中,都找到了確保人人享有和平的途徑。盡一切努力通過談判達到這些目標!整個人類家庭的命運可危!

教會作為人類超越的保障

16.最後,我謹緊急呼籲上帝的子民:讓每一個基督徒致力於不懈的締造和平,並為捍衛人的尊嚴及其不可剝奪的權利而竭盡全力。

由於感謝主召他加入自己的教會,這是“人類超越世俗的尺度的標誌和保障”(9),基督徒將不懈地向上帝祈求和平的根本好處,這對於每個人的生活都至關重要。此外,他將以慷慨的奉獻為和平事業感到自豪,為他的兄弟姐妹,特別是那些除了貧窮和需要之外,也被剝奪了這種寶貴財富的兄弟姐妹提供幫助。耶穌向我們啟示了“上帝就是愛”(1Jn4:8),每個人的最高職責是愛。在基督裡,我們找到了成為人類尊嚴的堅定擁護者和勇敢的和平建設者的最終原因。

17.然後,讓每一個信徒根據我們準備慶祝今年的四十和二十週年的《大公函》和《社會互助社》的教義,為促進真正的整體人文主義作出不懈的貢獻。對於和平女王,耶穌基督之母“我們的和平”(弗2:14),我委託我於2007年年初為全人類緊急祈禱,儘管我們周圍的危險和困難。願瑪麗在她的兒子麵前向我們展示和平之路,並啟迪我們的遠見,使我們能夠在每個人的臉面-和平的心中認出基督的臉!

梵蒂岡,2006年12月8日。

教宗本篤十六世(Pope Benedict XVI)

註釋

教宗本篤十六世(Pope Benedict XV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