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表18: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與永久和平發展憲章比較】 |
|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
永久和平發展憲章 |
目標1.在全世界消除一切形式的貧困 |
§3.1.2.「保障人權」是一切資源分配與利用的起點、也是終點,貫徹始終不容削奪。 §3.3.1.1.經濟安全(免於貧困、匱乏:包括失業,工作不安全,人因工程不良,收入和資源不平等,貧窮和沒有住房。 |
目標2.消除飢餓,實現糧食安全,改善營養及促進永續農業 |
§3.3.1.2.食物安全(確保糧食的數量和質量,以及食物的可追溯性。 §3.3.4.國家應依國際公約的「預警原則」及「禁漏原則(舉證轉換)」以確保環境安全、人體和動植物的健康和保護生態環境 。 |
目標3.確保健康的生活方式及促進各年齡層人類的福祉 |
§3.3.1. 確保「人類安全 」是行憲保證人最基本、最核心的工作。 §3.3.4.國家應依國際公約的「預警原則」及「禁漏原則(舉證轉換)」以確保環境安全、人體和動植物的健康和保護生態環境 。 |
目標4.確保包容、公平的高品質教育,及讓全民終身享有學習機會 |
§3.5.4.國家應永續推廣完善終身教育制度,統籌永續終身教育政策;建立完善的永續學習認證辦法;為保障終身學習之推廣,應明定終身教育經費在各級政府整體教育經費中佔有適當比例。 |
目標5.實現性別平等,並賦權予婦女和女孩 |
§5.5.3.各參政團不得同一性別,亦不得缺少原住民族。 |
目標6.確保所有人都能享有水及衛生的永續管理 |
§3.3.1.3.健康安全(衛生、健康、醫療,免於疾病、水、土地、空氣污染)。 §3.3.4.國家應依國際公約的「預警原則」及「禁漏原則(舉證轉換)」以確保環境安全、人體和動植物的健康和保護生態環境 。 |
目標7.確保所有人都可獲得負擔得起、可靠的、永續的和現代的能源 |
§3.4.2.1.政府有責推廣「搖籃到搖籃」政策,制定相關法令,要求工業製程及產品須可安全回歸自然。 |
目標8.促進持久、包容和永續的經濟成長,促進充分的生產性就業和人人獲得體面工作 |
§3.3.1.1.經濟安全(免於貧困、匱乏:包括失業,工作不安全,人因工程不良,收入和資源不平等,貧窮和沒有住房。 |
目標9.建造具備抵禦災害能力的基礎設施,促進包容且永續工業化,並加速創新 |
§3.3.4.國家應依國際公約的「預警原則」及「禁漏原則(舉證轉換)」以確保環境安全、人體和動植物的健康和保護生態環境 。 |
目標10.減少國內及國家間不平等 |
§3.1.1.地球村人權大同憲法保證你~臺灣人權不落後於他國一天。 §4.6.3.除公認非中小型國家所能做到之事物外,任何規範、標準,包括食、醫、住、行…等監管系統,皆不得落後於其他國家。 |
目標11.建設包容、安全、有抵禦災害能力和永續的城市和人類住區 |
§3.3.2.各類安全,包括設施、活動、政策、法規、藥物、住屋、氣象、商品、農產品、金融業務、公共服務等一切生活資訊;以及意外之事前、事中、事後之資源調度與究責,人人皆可透過手機即時查詢監督 。 §3.3.4.國家應依國際公約的「預警原則」及「禁漏原則(舉證轉換)」以確保環境安全、人體和動植物的健康和保護生態環境 。 |
目標12.確保永續消費及生產模式 |
§3.4.2.1.政府有責推廣「搖籃到搖籃」政策,制定相關法令,要求工業製程及產品須可安全回歸自然。 |
目標13.採取緊急行動以因應氣候變遷及其影響 |
§3.4.10.永續發展環境,天然資源(水,空氣)的利用不得有害於人類。 |
目標14.保育及永續利用海洋與海洋資源,以確保永續發展 |
§3.3.1.4.環境安全(免於科技製程、製品、發電等各項污染、森林破壞) §3.3.4.國家應依國際公約的「預警原則」及「禁漏原則(舉證轉換)」以確保環境安全、人體和動植物的健康和保護生態環境 。 §3.4.10.永續發展環境,天然資源(水,空氣)的利用不得有害於人類。 |
目標15.保護、恢復及促進陸地生態系統的永續利用,永續的管理森林,對抗沙漠化,終止及逆轉土地劣化,並遏止生物多樣性的喪失 |
§3.3.1.4.環境安全(免於科技製程、製品、發電等各項污染、森林破壞) §3.4.10.永續發展環境。土地的利用不得有害於鄰地;國土的利用不得有害於鄰國;天然資源(水,空氣)的利用不得有害於人類。 |
目標16.促進和平且包容的社會,以落實永續發展;提供司法管道給所有人;在所有階層建立有效、負責且包容的制度 |
§3.4.引領人權大同~貫徹永續發展是人的主權高於國家政權的時代。 §4.4.引領地球村法治大同,改進資源分配,促進世界和平。 |
目標17.加強永續發展執行方法及活化永續發展全球夥伴關係implementation and revitalize the |
§3.4.1.永續發展立法,行政,司法,檢察首長分年分別民選。 §3.4.3.國家一切機關組織、各級政府、各產業組織…均應明定永續發展指標,列為年度績效考核要件。人民透過電子通訊系統(含手機…等)均可即時查詢一切資訊、監督政府一切公共服務。 |